瑞士著名發(fā)展心里學家皮亞杰說:兒童是天生的科學家,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。
哪怕是很小的孩子,每時每刻都沒停止過探索這個神奇的世界,這是人類生存的“本能”。
所以,如果家長能夠保護好孩子對科學天然的好奇心,從小讓孩子多接觸科學、感受到科學的樂趣,就一定能持續(xù)激發(fā)孩子對世界的熱愛,對知識的熱愛,促使孩子自驅地成長為具有科學素養(yǎng)的人才,學會用科學的頭腦來思考問題,解決問題。
美國,從3歲就開始科學啟蒙了!
研究表明,幼兒園和小學階段,是實施科學啟蒙教育的關鍵時期!兒童的科學思維能力、創(chuàng)造能力在這一時期若能得到及時、良好地培養(yǎng),進入求學階段或成年后,會得到高度發(fā)展;反之,就不容易發(fā)展起來。
正是深刻認識到了這一點, 所以一向重視科學發(fā)展、占據(jù)諾貝爾獎三分之一獲得者的美國,持續(xù)不斷地加大對孩子科學素養(yǎng)的啟蒙和培養(yǎng),大力推展STEAM教育理念,甚至從3歲(幼兒園小班)就開始系統(tǒng)性地開展科學啟蒙教育了!
看看美國1年級孩子的科學課內容吧:從生存、動物、動力、阻力、光波、聲波,到太陽、月亮,宇宙,星系、地質地形、山丘、太陽系…整個科學課的內容幾乎就是孩子目前能看到的整個世界!
科學啟蒙,為什么如此重要?
1從小進行科學啟蒙的孩子,認知&眼界比同齡人更高!
諾貝爾物理獎得主,理查德·費曼在自傳中提到,為了培養(yǎng)費曼的科學素養(yǎng)、滿足他的無限好奇心,他的父親從小就給他讀《大英百科全書》。
從小進行科學啟蒙的孩子,能夠學到更多知識,增加知識儲備,熟悉萬物運轉的秘密。雖然他們不可能吸納、理解所有的知識點,但是科學知識的長期浸泡,可以激發(fā)孩子們的探索精神,引發(fā)他們對世界和知識的熱愛,驅動自主學習。這使得他們的認知程度和眼界比同齡人更高,有利于日后的學習!
2 超強的好奇心,讓孩子把學習當作樂趣!
在《創(chuàng)造力》這本書中,作者米哈里發(fā)現(xiàn)了一個驚人的秘密:令一個人變得富有創(chuàng)造力的,似乎是對周圍事物具有超乎尋常的強烈好奇心。
達爾文從小就對蟲子著迷,為了研究甲蟲,他曾把甲蟲塞進嘴里帶回家!
社會學家戴維·瑞斯曼說 :“如果你問什么驅動著我,我會說是好奇心?!?/p>
神經(jīng)心理學家布倫達·米爾納說:“在一生中始終驅動我前進的是好奇心。我對事物,哪怕是周圍微小的事物都充滿了不可思議的好奇?!?/p>
兒童是主動的學習者,是天生的探險家。科學啟蒙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,能激發(fā)孩子對科學和知識的無限追求,讓孩子把學習當成一種樂趣,這能驅動他們成為終身學習者和具有創(chuàng)造力的人!
3培養(yǎng)邏輯思維力,為未來加分!
理查德·費曼在《費曼科學講義》中說:“實驗是一切知識的試金石,實驗是科學真理的鑒定者。”
科學實驗,通常是由“日??茖W現(xiàn)象—實驗過程—實驗原理”構成的。從小接觸過科學實驗的孩子,能在實驗中學會歸納、總結、比較、分析、演繹等思維方式,培養(yǎng)出嚴謹?shù)目茖W思維和邏輯思維,這有利于數(shù)學&理科*的提升!并且,通過不斷地好奇心、探索、實驗和思考的過程,鍛煉出“發(fā)現(xiàn)問題—解決問題”的能力。
這些能力,是科學啟蒙的最后目標,是孩子適應未來社會的核心競爭力!
自2017年9月1日起,小學一年級開始設立科學課,科學課也由“啟蒙課程”改為“基礎課程”,成為一年級的必修課。
相信和我一樣,很多家長也因此更加重視孩子的科學啟蒙,一直想通過各種方式讓孩子對科學感興趣,激發(fā)孩子的求知欲、增加知識積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