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14)東海神廟,萬壑朝宗甲天下

來源:膠東在線  2022-02-10 10:58:12
A+A- |舉報糾錯

  作為濱海城市,祭祀海神是煙臺各地區(qū)最淳樸的民俗文化活動之一。在游覽煙臺的日子里,從長島上的媽祖廟到市區(qū)里的天后行宮,我深深地感受到這里的人們對媽祖女神的崇敬。然而我的心底里也一直深藏著個小小的疑惑:在媽祖信仰到來之前,煙臺是否還有著更久遠的海神文化?

  世人皆知,媽祖信仰起源于福建莆田,原是東南沿海地區(qū)的海神文化,即便是追溯至最早的時代,這一民間信仰的源頭也只在北宋年間。就在煙臺長島的廟島上,那一座始建于宋徽宗宣和四年(公元1122年)的顯應(yīng)宮媽祖廟被譽為中國北方修建最早、規(guī)模最大、影響最廣的媽祖廟,有“天后北庭”之稱。由此可知,在北宋之前,北方地區(qū)的海神絕非媽祖,而是另有神明。這一疑惑,直到我在萊州見到一座幾乎舊跡不存的東海神廟時,才終于解開。

  在煙臺萊州市區(qū)西北邊的太平灣畔,在一片或斜或直的農(nóng)田間,有一處荒涼的遺址。說是遺址,卻更像是廢墟,抬眼望去,四面環(huán)繞著高高低低的樹木雜草,只在東南角上矗立著兩段未曾徹底坍圮的墻體,黃土夯就,青磚砌成,因歲月的風(fēng)蝕張裂出一條條口子來。

  沿著腳下的黃土道路往前走去,卻發(fā)現(xiàn)這條路竟被不同年代鋪設(shè)下的磚石截成了一段又一段,而那些鑲嵌在泥土深處的堅固的地基,已經(jīng)勾勒出一座古老建筑的圖形。即便殘磚剩石都寥落無言,卻也彰顯出別樣的魅力。因為,這里曾矗立著一座可與泰山岱廟比肩的廟宇——東海神廟。

  自古以來,歷朝歷代都有崇祀“岳鎮(zhèn)海瀆”的儀典,這是古代先民出于對大自然的敬畏,故而將一切超越人力的自然現(xiàn)象和自然規(guī)律都看作是神力所為,日月星辰、風(fēng)雨雷電、山川湖海都被視為神靈,歲歲祭祀。想來煙臺芝罘島上的陽主廟、龍口萊山上的月主祠,就是最好的歷史證明。

  在記述山東地區(qū)歷史的《山左郡志》里,有這樣一段意義非常的文字:“甲天下者有三:兗曰闕里,濟曰泰山,萊曰東海。闕里為民生未有之圣,泰山為帝王首巡之地,東海為萬壑朝宗之墟,三者甲天下!边@記述的是古人心目中最重要的三個地方:祭祀孔子的闕里孔廟,祭祀山川的泰山岱廟,以及祭祀大海的萊州海神廟。而自秦漢時代起,萊州的東海神廟便是歷代封建帝王舉行朝廷大典、祭祀海神的地方。

  站立在東海神廟遺址上,望著星點般零落的石柱、石墩,我努力想象著這里曾經(jīng)的輝煌,試圖在那些殘垣斷壁里構(gòu)造出高聳的殿堂、碧綠的琉璃瓦、大紅油漆的柱子和終日裊裊不絕的香煙。

  關(guān)于萊州東海神廟最早的記錄,當(dāng)是秦漢時期的海水祠,但真的將這里擴建成一座恢宏廟宇,還是在北宋初年。相傳,宋太祖趙匡胤曾經(jīng)遭敵兵追殺,單人獨騎,倉皇奔逃,落難萊州;琶χ,他躲進了古老的海水祠,在神前許下心愿:若能避躲過此難,定將重修廟宇。果然,敵兵闖進廟內(nèi)后,一番搜檢竟未發(fā)現(xiàn)角落里的趙匡胤。而躲過一劫的趙匡胤終于闖出一番功業(yè),乃至黃袍加身。于是,他下旨重修萊州東海神廟,且每年春秋兩季或是遇著家國大事時,都要親派官員前來祭祀。從此以后,歷朝歷代的君王對萊州東海神廟都尤為重視,不斷擴建修繕,終成一座規(guī)模宏大、布局井然、氣勢雄偉的廟宇建筑群。

  在東海神廟西南角上有一座小小的房舍,是剛剛建起的萊州東海神廟文化展覽館。借助于當(dāng)代學(xué)者的研究成果和現(xiàn)代科技展示,我終于得以窺見東海神廟舊時的恢宏。

  那是一座前后三進的廣闊院落,大門前設(shè)有高高的旗桿,兩旁是參天的古槐。布滿門釘?shù)闹炱岽箝T外蹲著石雕的獅子,門內(nèi)則有一座八角御書亭,亭中矗立的正是清康熙皇帝御筆題寫的“海天浴日”碑刻。御書亭后就是巍峨的海神廟大殿。按照明清規(guī)制,能與曲阜孔廟、泰山岱廟并列的東海神廟必然有著黃琉璃瓦的歇山頂,檐角飛翹,古樸清雅,而正殿的匾額則是乾隆皇帝親題的“萬派朝宗”四字。

  面朝東海的海神廟,其正殿里供奉的海神便是百姓們耳熟能詳?shù)臇|海龍王了。據(jù)老人們說,舊時的東海龍王神像有5米高,頭戴冠冕,身穿日月金龍皂袍服,下著淺綠色內(nèi)裙,手捧玉圭,銀發(fā)紫面,高大端莊,威嚴肅穆。左右還有巡海夜叉一類的神將塑像,而神龕上懸掛的巨匾則是明太祖朱元璋題寫的“東海神殿”四個大字。但是,殿內(nèi)最華美的還要數(shù)大殿四壁上的彩繪,那是一幅“海神出宮入蹕圖”,描繪著東海龍王出宮行雨,風(fēng)婆、電母、雷公、雨師諸神聽其號令,各顯神威的神奇景象。我在萊州的縣志上也曾看到關(guān)于明清時期“萊州八大景”的記錄,其中一個正是“海神畫壁”,可惜如今是無緣得見了。

  在東海神廟的后院還有一座寢殿,是海神龍王與海神娘娘休息的地方。寢殿東南是供奉著風(fēng)、云、雷、雨四神的“風(fēng)云雷雨祠”。西南角上卻是一間孫母祠,老人們都稱之為孫媽媽廟,是傳說中“孫媽媽打狗救太祖”的故事源頭?傻饺缃瘢N種建筑都蕩然無存,只有后人復(fù)刻的白狗雕像,依然孤零零地守護在海神廟的老樹之下。

  據(jù)《海廟祀典考》等史籍記載,古代帝王親至萊州東海神廟祭祀海神的習(xí)俗傳承了千余年,有文字記載的帝王祭海共有81次,而最后一次便是清光緒十六年的祭海大典。此后,家國喪亂,東海神廟便也在一次次的戰(zhàn)火中不斷遭到損毀。

  在今天海神廟遺址的東北角上,殘存著一段青石階臺。登階而上,便可來到一處平坦的坡頂,乃是舊時的“蠡勺亭”,又稱“望海樓”。這里是東海神廟的最高點,往昔來此可以瞭望東海,盡覽勝景。如今,大海邊界在百余年的光陰里退去數(shù)里,留下一片片海岸農(nóng)田,倒是另一幅安樂景象。至于坡前坡后的蒼松古柏、楊柳椿榆,可算是默默守候的老者,見證著這里的滄海桑田。

  徜徉在東海神廟遺址中,我的心情多少有些寂寥感慨,總覺得這樣一處充滿歷史文化與民俗風(fēng)情的古建筑不該消失在膠東大地上。直到遇見了幾位前來祈福的漁民,同他們閑聊起萊州人對東海神廟的感情,才猛然發(fā)現(xiàn):這座海神廟早已無形勝有形。

  誠然,海神廟的殿宇樓閣已經(jīng)從地面上消失,沒有了現(xiàn)實的形態(tài)。但對于萊州的百姓們,尤其是那些出海捕魚的人而言,古老的風(fēng)俗仍舊傳承于心里。萊州的東海神廟曾是古代中國至高至尊的“海神宮”,是舉行國家規(guī)格祭祀典禮的地方。而今,淳樸的萊州人仍舊一年四次在東海神廟舉辦祭祀活動,拜一拜東海龍王,求一求出海平安。如正月十八,是漁民出海開始捕撈的日子,稱作“出魚日”,要祈求海神保佑一帆風(fēng)順,滿載而歸。四月初三則是宋太祖命人重修東海神廟的日子,可謂是海神廟的“生日”。而六月十三是當(dāng)?shù)氐挠旯?jié),到東海神廟祭祀求雨更是理所應(yīng)當(dāng)。十月初三是每年里的最后一次祭祀,源于清乾隆年間的廟會更是熱鬧非凡。而每逢這些日子,萊州城乃至周邊各地的百姓們都會紛至沓來,在這片看似荒蕪的東海神廟遺址旁舉辦最歡騰的盛會。

  在萊州,人們對一年四度的“趕海廟”有著無限的期盼,甚至有著自己的歌謠:“正月十八,海廟萬樹芽始發(fā),春風(fēng)百帆遍天涯;四月初三,春潮如煙,百魚上灘;六月十三,求雨祭天,雷公閃電;十月初三,秋風(fēng)肥蟹到海邊,斜陽魚蝦滿船歸!边@不單單是為了留住萊州的傳統(tǒng)民俗文化,更是對中國古老的海洋文明的追尋,是為了讓后人看見我們的祖先曾經(jīng)的生活。

初審:宋佳千
復(fù)審:王大鵬
終審:孫玲姿
新聞爆料:QQ群 41885496  熱線 8200999

相關(guān)新聞
下載煙海e家
評論

映像膠東更多
視聽中心更多

煙海e家   簡介:提供新聞資訊、黨務(wù)政務(wù)、民生服務(wù)、身邊互動等服務(wù)。

煙臺公交客戶端   簡介:隨時隨地查詢公交運行位置,到點準時來接你,等車不再干著急。

膠東在線版權(quán)所有

網(wǎng)站簡介網(wǎng)站地址標識說明廣告服務(wù)聯(lián)系方式法律聲明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