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共產黨煙臺100個歷史人物 | 宋澄

來源:膠東在線  2021-11-29 11:47:52
A+A- |舉報糾錯

  宋澄(1910~1941),原名宋夕奎,山東省榮成市人。文登縣黨組織創(chuàng)始人之一,天福山起義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,是膠東抗日武裝創(chuàng)建人之一。

  1930年,宋澄離開家鄉(xiāng),到省立煙臺八中求學。在煙臺,他接觸到中國共產黨地下工作者,秘密閱讀馬列書籍,逐步樹立起共產主義信念。不久,宋澄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。1931年春,他在北平燕京大學加入中國共產黨。是年夏,宋澄受中共北方局派遣回到家鄉(xiāng),以國民黨員的公開身份打入國民黨文登縣黨部,任組訓干事,從事共產黨的地下工作。12月,宋澄發(fā)展了江先政、王本賢加入中國共產黨,建立了文登縣第一個共產黨小組,并擔任組長。

  1932年春,他受組織的派遣,到北平門頭溝煤礦開展工人運動,組織和領導工人開展罷工斗爭,并取得了勝利,迫使礦主給工人增加了工資。

  1933年5月,共青團山東省委遭到破壞,中共北方局委派宋澄任共青團山東省委書記。此時,中共山東黨組織連遭破壞,革命環(huán)境非常險惡。在極度困難的情況下,宋澄聯(lián)系了部分基層團組織,恢復了團省委機關。7月,由于叛徒告密,不幸被捕入獄?谷諔(zhàn)爭全面爆發(fā)后,國共兩黨進行第二次合作,宋澄獲釋出獄。出獄后,他直奔泰安與中共山東省委書記黎玉取得了聯(lián)系,接受了回膠東發(fā)動武裝起義的任務。

  宋澄回到膠東后,立即參與了膠東特委的領導工作。他和理琪、林一山等同志一道,積極發(fā)動群眾,武裝群眾。經過充分準備,1937年12月24日,膠東特委在天福山舉行了武裝起義,創(chuàng)建了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,宋澄任三軍第一大隊政委。天福山起義后,按特委指示,宋澄和于得水等帶領一大隊西上進行抗日宣傳,每到一處,宋澄親自講演,宣傳革命真理,并組織同志們寫標語,教唱抗日歌曲。12月30日,當宋澄、于得水帶領三軍一大隊在文登縣嶺上村進行宣傳時,被國民黨文登縣長李毓英的反動武裝所包圍。宋澄對敵人曉以大義,高喊“中國人不打中國人”等口號。李毓英謊稱要和三軍一大隊進行談判。為了避免武裝沖突,保存革命力量,宋澄臨危不懼,挺身而出,帶領29名代表前去談判。但敵人背信棄義,將三軍代表全部逮捕,宋澄再次入獄。事后不久,在蓬勃發(fā)展的抗日形勢的壓力下,敵人只好無條件釋放了宋澄等人。

  宋澄出獄后,馬上回到三軍總部。1938年2月12日,宋澄與理琪、林一山等一起,率領三軍攻打牟平城。攻克牟平城后,三軍一大隊撤往城東南三里路的雷神廟休整。當理琪、林一山、宋澄等領導同志正在開會研究下一步行動時,遭到駐煙臺日寇的包圍,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戰(zhàn)斗。戰(zhàn)斗中,宋澄多處受傷,右胸穿進一顆子彈。他仍然堅持與理琪、林一山等同志一起指揮戰(zhàn)斗,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進攻。宋澄指揮隊伍勝利突出重圍,保存了革命力量。

  1938年4月,宋澄和其他特委領導一起,率領三軍西上蓬、黃、掖與兄弟部隊會合。9月18日,三軍改編為八路軍山東抗日游擊第五支隊,宋澄任五支隊政委。此后,他和其他同志一道,率領這支部隊,轉戰(zhàn)膠東大地,為膠東抗日根據(jù)地的創(chuàng)建與鞏固,為民主政權的建立與壯大,做出了巨大貢獻。

  在艱苦的斗爭歲月里,宋澄為黨勤懇工作,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(yè)英勇奮戰(zhàn),終因積勞成疾,不幸于1941年病故于魯南抗日根據(jù)地,終年31歲。宋澄過早逝世,是山東黨和軍隊的一大損失,人們無不為之悲痛。中共山東省委為他舉行了追悼會,省委書記黎玉致悼詞,給他以高度評價。膠東《大眾報》在頭版發(fā)表了《學習青年革命職業(yè)家——宋澄同志》的悼念文章。(資料提供:中共煙臺市委黨史研究院)

初審:時聞
復審:王大鵬
終審:孫玲姿
新聞爆料:QQ群 41885496  熱線 8200999

相關新聞
下載煙海e家
評論

映像膠東更多
視聽中心更多

煙海e家   簡介:提供新聞資訊、黨務政務、民生服務、身邊互動等服務。

煙臺公交客戶端   簡介:隨時隨地查詢公交運行位置,到點準時來接你,等車不再干著急。

膠東在線版權所有

網站簡介網站地址標識說明廣告服務聯(lián)系方式法律聲明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