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首頁
您當前的位置 : 煙臺好人影像館 >> 2019年 >> 十一月份

七旬老人雙手撐起一個家!照顧三位病人四十載

來源:膠東在線 2020-10-28 16:35

  紀蓮翠,女,蓬萊市小門家鎮(zhèn)爐上村人,今年79歲,老伴姜有永,今年83歲。她為人樸實,善良,待人熱情,真情無言,孝心當先,用她的行動詮釋了責任,真愛和家庭的深刻內(nèi)涵。

  為公公接屎接尿心里干凈什么也就不臟了

  紀蓮翠十九歲嫁到了爐上村,她伺候公婆任勞任怨,從沒和公婆紅過臉,把公婆當成自己的親生父母對待。五六十年代的生活條件差,村民們能吃飽飯就知足了,吃粗糧是家常便飯。紀蓮翠為了公婆吃飽吃好,寧肯自己和孩子不吃也要讓公婆吃上白面。紀蓮翠丈夫弟兄四人,老二20歲當兵打仗為國捐軀,成為烈士,老大老三身體不好,因此照顧公婆成為她義不容辭的任務(wù),她主動挑起了這副重擔。老人喜歡睡熱炕,她就一年四季為老人燒炕,公公得了老人癡呆癥,一病就是好幾年,大小便都是在炕上,紀蓮翠從不嫌棄,洗床單,洗衣服,拆洗被褥,給老人洗頭洗腳是常事,家里打掃的干干凈凈。

  照顧婆婆勝似親生女

  俗話說:禍不單行。沒過幾年婆婆又得了腦溢血,一病就是五年。婆婆沒有女兒,而紀蓮翠比女兒還親,晝夜陪伴婆婆,照顧得無微不至。在她的悉心照顧下,婆婆有了意識,但生活不能自理,吃飯得一口一口地喂,大小便得人接擦。紀蓮翠就給婆婆接屎擦尿,端水喂飯,洗衣梳頭,把婆婆照顧得周周到到,無微不至,慢慢地婆婆的病有了好轉(zhuǎn),可以在家人的攙扶下慢慢行走,為了讓老人高興,紀蓮翠經(jīng)常扶著婆婆到院子里曬曬太陽,陪婆婆聊聊天。就這樣年復一年,紀蓮翠任勞任怨,為這個家操盡了心,費盡了力,直到兩個老人安然離開了人間。

  家人的依賴是她堅持下去的動力

  天有不測風云。在伺候公婆的同時,三十年前紀翠蓮的大兒子姜長深突然又得了類風濕,不能正常行走,下雨陰天病情加重,基本生活都無法自理,家里種的十幾畝地全靠她和老伴,她便成了家中名副其實的“頂梁柱”,兒子經(jīng)常打針吃藥,花銷光靠地里是不夠的,為了支撐這個家,她和老伴除了起早貪黑干地里活,讓老伴抽出時間收破爛,她倆人的活一人干,這一干就是十幾年。最近這三四年,兒子病情加重,生活完全不能自理,不能走路,下雨下雪就拉在家里尿在家里,紀蓮翠就給兒子接屎接尿,不厭其煩。為了更好時刻照顧兒子,老兩口一商議就把兒子接在一個家住,在炕的北面支了一張床,隨時料理兒子的飲食起居。兒子在家悶了,她和老伴常常推上輪椅走出家門透透風,呼吸呼吸室外的新鮮空氣。到親戚朋友家做客,老兩口也總是忘不了兒子,不管誰去了,席上的魚蝦、鮑魚海參等,老兩口自己從不舍得吃一口,每次都用塑料袋捎回來給兒子,親戚朋友們看了八十左右的人這樣牽掛自己的殘疾兒子,都為之同情落淚。更令人感動的是,2019年3月,年歲已高的紀蓮翠高血壓的舊病又犯了,頭暈、手涼、四肢麻木,暈倒在地上,家里沒辦法,只得送到衛(wèi)生院打吊瓶,由于病情嚴重歲數(shù)大,醫(yī)生建議她住院,而從昏迷中醒來的她首先想到的是八十多歲的老伴沒人做飯,兒子沒人伺候,她不顧醫(yī)生的勸阻,打完吊瓶就毅然回家了。

  紀蓮翠常說:“生兒養(yǎng)女,生了他我就要養(yǎng)護他,兒子有病不能自理,我只要還能活動,還有一口氣,我就要照顧他一輩子”。這位年過七旬的老人不是每天悠閑地享受子孫環(huán)繞膝下的幸福,而是要為兒子、為家庭繼續(xù)操勞。滿臉的老年斑訴說著她的滄桑,似乎所有的不幸都落到了她的頭上,但汗水里浸泡著的臉又透著一絲堅毅,訴說著老人的堅強。

  從伺候公婆,到照顧兒子,紀翠蓮身上彰顯出的是愛的力量,是責任的承擔,遇到困難不低頭,不氣餒,互幫互助,同甘共苦,這就是新時代文明家庭的意義所在。

責任編輯:劉津彤